研学旅行是近10年来出现的新名词,由我国古代游学、近代修学旅行逐步演变发展而来。研学旅行延续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健康成长,是一种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说,研学旅行秉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一经发布就受到教育界同仁的普遍关注,我市各中小学也积极响应,纷纷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带到工厂企业,带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孩子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大有裨益。但客观地讲,我市中小学在研学旅行的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游学轻研究,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深度挖掘
顾明远教授在《社会和大自然的课堂里学习》一文中说:研学旅行要以游为主,在游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受教育,这是研学旅行的根本出发点。顾教授把游的最终目标指向学生受教育。但在目前我们组织的研学旅行中,尽管会给学生设计任务卡,会结合研学旅行的目的地(比如有的去陕州地坑院,有的去灵宝函谷关,有的去仰韶博物馆),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学习,但这些学习大都停留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这些基础知识在课堂上也能得到,甚至在网络上也能轻易获得,而在研学旅行中最容易体现出来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等更高层面的教育价值,则缺乏科学的教育设计,学生基础知识方面的收获较多,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综合素质方面的收获比较欠缺。笔者认为,挖掘研学旅行中的教育价值,首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终生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些能力培养远远大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其次,研学旅行可以根据不同的旅行设计不同的教育目标,比如带学生去文化名胜景区,可以了解家乡文明、家乡文化,应以爱家乡教育为主;带学生去工厂社区调查,应以职业启蒙、职业能力教育为主。同时要设计一些文化底蕴、地域风情、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目标,使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得到更加丰富的收获。
二、重实施轻评价,研学旅行的教育引导没有落实到位
不少学校在实
施研学旅行活动中,都制定有活动方案、安全预案,还留有作业,但缺乏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基本上是组织很严谨、过程很愉快,场面热热闹闹,结束后写一篇感想或作文,一场研学旅行就顺利结束。而在研学旅行中个人的得失、体验、感受、活动效果、教育价值目标的达成、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学校关注得还不够。笔者认为,加强研学旅行的教育引导,应做好三点:首先是重视对研学旅行的评价,摆正其导向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研学旅行活动中来。其次,学校要组织各个层面的交流讨论,可以在组内、班内、校内三个层面交流得失,可以人人陈述,也可以小组讨论,通过不同方式的思想碰撞,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挖掘出更深的教育价值,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组织者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研究和创新探索,积极探寻此类评价的基本策略、有效途径。
三、重规范轻个性,研学旅行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
研学旅行遵循教育规律,把学习与旅行相结合,强调学思结合,突出知行合一,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特别强调实践性原则,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亲自体验,获得长足发展。但现实中,一方面学校出于安全考虑,非常强调安全纪律规范,导致学生在活动中不能随意说话,缺乏畅所欲言的表达,过度规范使研学旅行丧失了活力。一方面在策划研学旅行方案时,往往都是长官意志,根据学校或教师的意见来安排,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影响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使研学旅行的育人效果打了折扣。笔者认为,研学旅行一要注重全员参与,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其中,全身心参与,从而得到全面提升。因此,研学内容、旅行路线、活动的安排,都应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多听学生的声音,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学校可采用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方式获取学生最真切的声音,充分体现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主体地位。二要体现时代特色。研学旅行要根据时代要求,立足社会需要,强调学习性、探究性、目的性和责任感,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了解世界,增加民族认同和情感认同,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积极培养与此要求相匹配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有全球眼光和责任感的新型人才。要强调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让学生喜闻乐见、广泛参与。
研学旅行解决了相对封闭的学校教育活动对学生成长的限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学生德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境界修为且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精神的人。只要教育同仁进一步加强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研究,积极思考研学旅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就能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