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会议会展旅游团建拓展项目推荐:宾川朱苦拉咖啡庄园采摘体验
大理有什么团建项目可以推荐呢?跟着大理会议旅游,大理会展旅游,大理团建项目推荐,大理朱苦拉咖啡庄园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法国名(Alfred Lietard)天主教田德能(中国名)神父1896 年7 月29 日被巴黎外方传教会派到中国云南。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进入宾川传教,因其传教和饮用咖啡习惯的需要,获得他的同事从越南中部邦美蜀(Buon Ma Thuot)通过滇越铁路带来大理教区的咖啡苗。同年田德能神父送至朱苦拉村天主教堂的后墙下种植,迄今已有113年的历史。它是近代沿袭远古彝人刀耕火种进行农业生产最为鲜活的最为经典的缩影。朱苦拉村古咖啡林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在干热河谷最贫瘠地区咖啡树引种并在原地传承一百多年至今的农业形态,是世界咖啡业最为鲜活而完整的范例,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1948年老村长李福生把扩大咖啡种植的动议,与天主教段国璋传教士商议,最终实现了朱苦拉首次发动全村规模化扩种咖啡热潮。在那个年头,鱼泡江两岸匪盗猖獗四起,鱼泡江西岸大地主“顺江王”张鸿斌,沿江一带被他霸占了所有土地,老百姓盘田种地、放牧等都要向他交租上税,因此,给首次扩种热潮带来了一些麻烦和阻挠。2010年,老村长李福生老人回忆并介绍说:“1948年我发动全村43户种植了80多亩咖啡,后因1984年(笔者注:实为1983年12月26-27日)的一场大雪,被冻死了,只保存了现有的13亩。”从1904年开始,朱苦拉村便开始了咖啡种植,村子周围从此一直都被咖啡树包围着。在朱苦拉村隔壁村庄和对岸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铁锁乡等朱苦拉山谷地区都有了咖啡种植。1997年,田德能神父亲手栽下的那一棵古咖啡树不幸死亡。值得一提的是,彝人所采用刀耕火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朱苦拉村古咖啡林才得以保存并传承下来。13亩1134株古咖啡树,仍见证了朱苦拉咖啡100余年的种植历史。
朱苦拉咖啡至今完整地保存了咖啡豆土法初加工、制饮习俗,是中国百年咖啡文化的传承地之一。在朱苦拉村,喝咖啡已经是当地的一种饮用习俗,正如我们喝茶一般。民间传承的朱苦拉咖啡豆土法加工过程主要有太阳日晒,杵臼脱皮,铁锅翻炒、石磨碾粉及土罐煮咖啡等。朱苦拉村每家都有咖啡,当咖啡成熟的时候,村民们采摘咖啡果,晒干后杵臼脱皮;在煮饭的大铁锅里用鸡油或者猪油将咖啡豆焙炒;再用磨面的石磨磨成咖啡粉,之后用一块粗白色纱布裹上几勺咖啡粉包好备用;然后在小茶壶里盛上清水,放到火塘里的三角架上煮沸,再把裹着咖啡粉的纱布团丢进去,用一把小勺子,不停地搅拌,不多一会,取出纱布团,咖啡就煮成了。若是来了远方的客人,主人就会请客人喝上这样一杯浓郁醇香的自制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