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旅游推荐、大理伴手礼:共享非遗盛宴
大理旅游,大理樱花,大理传媒公司,大理宴会策划推荐
大理,一个被风花雪月掩盖的人文宝藏之地,扎染、甲马、木雕、霸王鞭、吹吹腔、一根面、海稍鱼……千百年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将大理构成了一个神秘丰富的“民俗博物馆”。
如何更好地告别2021,迎接2022,就让我们徐徐打开一幅幅活色生香的非遗画卷,遇见大理,遇见民族艺术,遇见厚重文化,遇见美食小吃……
扎染
创于两汉、兴盛于唐宋,白族扎染被誉为是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蓝白交相辉映,看似清新单调,却古朴至简,包罗万象;一针一线间,白族先民的勤劳与智慧,历经千年沉淀磨砺的匠心与情怀被娓娓道来。
喜洲甲马
甲马,又称“纸马”“神纸”,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间木刻版画艺术。白族甲马一般采用木板雕刻形式,通过人工手印在红黄蓝白的彩纸上印刷而成。当风中飘散着一缕缕烟雾时,人们美好的祈愿也被寄托在小小的甲马纸上,庇护大理千家万户。
喜洲泥塑
大理泥塑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大理各族人民创造的一项色彩斑斓、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唐代南诏国时期,大理泥塑就十分盛行。通过取土、筛土、和泥、创制等过程,一代代泥塑匠人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造就了大理泥塑独特的文化价值。
白族民居彩绘
一片片白墙黛瓦辉映着风花雪月,围拢了一户户白族人家,挥洒其间的民居彩绘,是大理白族最生动的家的表现。作为大理白族地区一种流传久远的民居装饰艺术,白族民居彩绘内涵丰富,形式讲究,风格朴素而不失庄重,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海东剪纸刺绣
一把剪刀、几张薄纸,起手落剪之间,一个精美图案跃然纸上,然后起针开始绣制,剪纸图案就此被包裹在绣线之中。白族人崇尚自然,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都能融入到剪纸之中,一张张剪纸刺绣手作,除了自带柔美和细腻的意境外,对家的观念,或许才是其所蕴含的真正意义。
白族霸王鞭
诗歌是有韵律的文字,舞蹈是有节拍的步调。而民族舞蹈的形成包含诸多因素,性格开朗且好客的白族先民们崇尚农耕,乐习诗文,正是由于这样的风土人情,白族霸王鞭这种热情独特的舞蹈孕育而生,在“绕三灵”“闹春节正月”“田家乐”等民俗节庆活动和建房嫁娶等习俗中广泛存在。
凤羽砚台
聚笔墨纸砚,绘玄妙星河,文房四宝与文人们的浪漫气质称得上是最佳搭配。在洱海的源头,点苍山云弄峰背面,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白族古镇——凤羽,素有“文墨之乡”美誉,其中凤羽砚纹理清晰,质地细腻,雕刻讲究,制作精细,被视为凤羽文化瑰宝,驰名中外。
剑川土陶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将土块舂打成粉状,淘洗、去杂质、拉坯、修坯……历经一系列操作,最后烧窑,土陶历经多难终于成型。暖一壶香茗,静静倾听又响又脆的冲茶之声,待一股诱人的茶香迸发散出,细细品尝。
洱源雕梅
“小小青梅上指尖,巧手翻作玉菊兰。蜜糖浸渍味鲜美,疑是仙葩落人间。”“雕梅”是大理白族的传统特色小吃,既是一种美食,也是白家人精心雕琢的手工艺品。六月份洱源的青梅,赋予了“雕梅”最极致、独特的口感。
剑川石雕
剑川的雕刻技艺,远不止于木雕、银器。“木石不分家”,剑川的石雕,和木雕一样,经千百年的苦心打磨、传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石雕文化。剑川石窟与千狮山石狮群,这些传统技艺下的艺术品,历经雕琢,得以永恒。
洱源唢呐
豪迈热情,充满野性之美,唢呐是白族人民十分珍爱的民间吹奏乐器,享有“白族唢呐艺术之乡”美誉的洱源县,乐曲丰富,形式多样,《耍龙调》《龙摆尾》《栽秧调》《过山箐》等曲牌广泛流传。
洱源乳扇
“邓川弓鱼美,洱源乳扇香。”乳扇——大理白族一种奶酪,淡黄,片状,成卷,状如折扇,故得名乳扇。作为大理的一道特色美食,乳扇负载着白族人民的浓情。这份独有的牛乳鲜香,是家的味道,是滞留在舌尖上,那挥之不去的乡愁。
鹤庆瓦猫
走进鹤庆白族民居,抬头便可看到站立在屋顶上的“猫”,威风凛凛,造型夸张却不失美观,无论何时,它都像一个守护神般静静地伫立、凝望,守护着来年风调雨顺的朴素祈愿。
鹤庆手工造纸
“安徽宣纸甲天下,鹤庆棉纸誉中华。”鹤庆的手工造纸,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品种繁多,有古书籍用纸、纸扎铺装裱工艺品、纸马店印“甲马”、妇女们用以描拓绣花图案等多种类型。
巍山咸菜
巍山咸菜,以其香、甜、脆、嫩,色泽光鲜而远近驰名。品种花样繁多,尤以麦兰腌菜及卜酱豆最具特色。朴素的食材,简单的制作,参与世间万千风味的形成却又拂袖隐去。
巍山一根面
“一碗面是一根,一锅面是一根,一家人吃的是一根,一千个人吃的还是一根……”巍山一根面,是巍山众多小吃中最有名的一种,配上鲜美的汤汁和其独有的酱料,细腻滑嫩,口齿生香,这份独有的风味,印刻在了每一位南北过客的心尖上。
弥渡花灯
弥渡有花灯之乡的美誉,可谓是“城乡无处不灯”。民间 “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才进弥渡坝,处处锣鼓声”的传闻,是弥渡自古以来就有的旖旎风情。一盏盏弥渡花灯,既点亮愿望,也祈求平安。
弥渡卷蹄
在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县,有一道色鲜味美的食品、500多年来久负盛名——弥渡卷蹄,一层薄薄的熟食嫩皮,包着细腻的熟瘦肉,醇香四溢,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祥云傈僳族火草麻布
“纺车摇晃光影,火草交织回忆。”采火草、撕火草绒、拨麻皮、搓麻……在整个火草麻布的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傈僳同胞的勤劳勇敢与智慧,孕育着傈僳族先民对傈僳族服饰的执着追求和审美意识。
祥云陶器制作
汉武帝梦里彩云南现的地方,这片土地不仅出土了战国的青铜器,还发现了新石器遗址里的土陶碎片。祥云陶器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大理州祥云县禾甸镇大营村委会,历史悠久,工艺独特。
永平傈僳族割绣
刺绣自古便是一项极为精细的技艺。在众多绣品中,傈僳族的“割绣”别具一格,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位于大理西部的永平县,如今仍保留着这项“割绣”技艺,千针万线间,一段文明,永不熄灭。
永平腊鹅
腊月,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关于“腊”,早在《周易》与《周礼》等著作中就有“肉脯”和“腊味”的记载。腊月的天气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永平的腊鹅味道鲜美、清香醇和,令人垂涎。
漾濞彝族刺绣
一针一线织就一世锦衣,一心一念造就一番奇迹。彝族刺绣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先辈文化的一种形式,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异彩纷呈。生活在漾濞彝族自治县的彝族女子,她们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美好向往,都绣在一件件精美的绣件上。
漾濞核桃油
苍山西界,绿荫万顷,蜿蜒山路,核桃成林,大理漾濞县拥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利用木槌将铁核桃砸开,之后制作油饼、造油,一系列操作后,将核桃油浸润菜肴,味道香甜,承载着多少人的乡愁记忆。
南涧剪纸
剪纸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利用镂空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在大理的南端,南涧彝族自治县依然保留着这份剪纸艺术,剪刀游走于手艺人的手中,在纸片间蜿蜒,美感与温度并存,一切人和事都能在镂空的纸张中,惟妙惟肖地留存下去。
南涧火腿
穿越横断山脉来到无量山,气候条件优越、物产富饶的南涧,是火腿的绝佳产地。南涧火腿,香气浓烈,醇厚鲜美,蕴藏着人们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感触。
宾川韭菜腌菜
有人概括宾川所谓的“十八怪”,其中有“出外爱带酸腌菜”这一“怪”。韭菜腌菜是宾川独有的特产,色泽金黄,闻着刺鼻,吃着爽口,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作为炒菜中的辅料,特别适合炒肉和煮鱼。
宾川海稍鱼
海稍鱼原产于大理宾川海稍,是用宾川本地水源和本地鱼,采用精美工艺制作而成的。海稍鱼鲜味浓郁,加上秘制蘸料更是令风味激增,让人在唇齿间无穷回味。
云龙耳子歌
“耳子歌”是留存于云龙县检槽乡白族中一种具有傩文化特征的传统舞蹈艺术,兼具“原始性、仪式性、戏剧性、舞蹈性”等特质,是至今仍保存于大理白族地区具有古傩文化特性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白族吹吹腔
作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戏剧,白族吹吹腔主要流传于云龙县白族聚居的山村,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唱词别致,唱腔独特,音乐形态丰富,曲牌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