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大理,群山环抱中,有一个古老的村落,自唐代南诏时期以来,村名一直没有变过,被称为“千年白族村”。它就是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深山里的诺邓。
诺邓因盐而盛,曾是滇西和白族的经济重镇。金庸的《天龙八部》中写道:“段誉将四大金刚中的古笃诚安排进大理盐道司。由于大理偏居西南,食盐生产几乎为零,大理国的食盐全部从大宋购买。”此处,金庸显然说得不对。
大理的云龙县,早在汉代就有著名的“云龙井”,并因盐立县。云龙县在汉代的名称叫“比苏”,“比”是白族语“盐”,“苏”是“人”的意思,盐井所在地就在诺邓村。
南诏时,四方商贾云集诺邓,每月赶四次集市。
解放后,因为大量开发海盐,诺邓渐渐衰败,从此尘封于世。正是这种与世隔绝,才有幸让诺邓依然保持古老的风貌。
诺邓现在有着滇西最集中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明清文化遗存,一百多座古代民居院落,依山而建。
玉皇阁、文庙、武庙、龙王庙、棂星门等众多明清时期的庙宇建筑,散发着古老的魅力。盐井、盐局、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以及驿路、街巷、盐马古道等古代建筑,提示这里曾有的辉煌。
诺邓村地处深山,最高处的玉皇阁,海拔达2300米。全村除了东面山麓“龙王庙”后面有一小块较平坦的台地外,所有的民居几乎都建在山坡上。从山顶到山脚,层层叠叠的房子就像挂在半空中一样。
走在村里磨得锃亮的石板路上,环顾古老的建筑,你会忍不住感叹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
山顶的文庙武庙里,如今只剩下木构框架。登上海拔2300米的玉皇阁,俯瞰全村,一股古老而荒凉的感觉,扑面而来。
古老的文化中,肯定少不了饮食文化。
诺邓有火腿。让其一夜成名的是,《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现象级纪录片。
别具风味的诺邓火腿,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
诺邓火腿明清时代就出口缅甸、印度、越南等国家,它是云南著名的地方特产。
诺邓火腿的配料独特,制作精细。每年春节前夕,当地白族同胞就开始宰猪制作火腿,此时制作的火腿称“正冬腿”。用诺邓本地出产的食盐,熬成大块状,当地人称为“锅底盐”,用它腌制肉食格外好吃。据说,一般的盐只能浸透六片肉,而诺盐能够浸透七片以上的肉,且诺盐味好,多了不苦。
“千年等一腿”。腌制完成一只诺邓火腿,起码需要半年时间,产量极为有限。据说,诺邓火腿如果存放3年,味道会达到极致。届时,火腿可以生吃,脂肪会氧化成特殊的美味。